展品目录江宁府学记碑
纵263厘米 横105厘米
清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

碑文正书,二十行,行五十四字。曾国藩撰,曾国荃书,陈鑑镌。
江宁府学原址在鸡鸣寺南麓,为明代国子监旧址,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,将所有的文庙和府学改为“宰夫衙”,加之连年战乱,江宁府学的主体建筑均毁于战火。后,两江总督曾国藩、李鸿章等人开始改建江宁府学,并将江宁府学迁至冶城山(朝天宫),耗时四年,于同治八年(1869)竣工。此碑所载即指此事。《江宁府学记》为曾国藩于同治九年二月间写作而成,写成之后并未立即刊刻,直至同治十二年(1873)即其去世次年,才由其弟曾国荃书写并镌刻立碑。
释文:
同治四年,今相国合肥李公鸿章改 建江宁府学,作孔子庙于冶城山,正殿门庑,规制粗备。六年,国藩重至金陵。明年,菏泽马公新贻继督两江,赓续成之。 凿泮池,建崇圣祠、尊经阁及学官之廨 宇。八年七月工竣。董其役者,为候补道 桂嵩庆,暨知县廖纶,参将叶圻。既敕既周,初终无懈。
冶城山颠,杨、吴、宋、元皆为道 观,明曰朝天宫。盖道士祀老子之所也。道家者流,其初但尚清静无为;其后乃称 上通天帝。自汉初不能革秦时诸畴,而渭 阳五帝之庙,甘泉泰一之坛,帝皆亲往郊 见。由是圣王祀天之大典,不掌于天子之 祠官,而方士夺而领之。道家称天,侵乱礼经,实始于此。其他炼丹烧汞,采药飞 升,符箓禁咒,征召百神,捕使鬼物诸异 术,大率依托天帝。故其徒所居之宫,名 曰‘朝天’,亦犹称‘上清’、‘紫极’ 之类也。
嘉庆道光中,宫观犹盛,黄冠数百 人。连房栉比,鼓舞甿庶。咸丰三年,粤贼洪秀全等盗据金陵,窃泰西诸国绪馀, 燔烧诸庙,群祀在典与不在典,一切毁 弃,独有事于其所谓天者,每食必祝;道 士及浮屠弟子并见摧灭。金陵文物之邦, 沦为豺豕窟宅。三纲九法,扫地尽矣。原夫方士称天以侵礼官,乃老子所不及料。 迨粤贼称天以恫群神而毒四海,则又道士 辈所不及料也。圣皇震怒,分遣将帅,诛 殛凶渠,削平诸路。而金陵亦以时戡定, 乃得就道家旧区,廓起宏规,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。将欲黜邪慝而反经,果操何道 哉?夫亦曰:隆礼而已矣。
先王之制礼也,人人纳于轨范之中。 自其弱齿,已立制防,洒扫沃盥有常仪, 羹食肴胾有定位,緌缨绅佩有恒度。既长则教之冠礼,以责成人之道;教之昏礼,以明厚别之义;教之丧祭,以笃终而报 本。其出而应世,则有士相见以讲让,朝觐以劝忠;其在职,则有三物以兴贤,八 政以防淫。其深远者,则教之乐舞,以养 和顺之气,备文武之容;教之《大学》,以达于本末终始之序,治国平天下之术; 教之《中庸》,以尽性而达天。故其材之 成,则足以辅世长民;其次,亦循循绳 矩。三代之士,无或敢遁于奇邪者。人无 不出于学,学无不衷于礼也。
老子之初,固亦精于礼经。孔子告曾子、子夏,述老聃言礼之说至矣。其后恶末世之苛细,逐华而背本,斫自然之和; 于是矫枉过正,至讥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 首,盖亦有所激而云然耳。圣人非不知 浮文末节,无当于精义,特以礼之本于 太一,起于微眇者,不能尽人而语之。则莫若就民生日用之常事为之制,修焉 而为教,习焉而成俗。俗之既成,则圣人 虽没,而鲁中诸儒,犹肄乡饮大射礼于冢 旁,至数百年不绝。又乌有窈冥诞妄之说,淆乱民听者乎?
吾观江宁士大夫,材智虽有短长,而 皆不屑诡随以徇物。其于清静无为之旨,帝天祷祀之事,固已峻拒而不惑。孟子 言:‘无礼无学,贼民斯兴。’今兵革已息,学校新立,更相与讲明此义,上以佐 圣朝匡直之教,下以辟异端而迪吉士。盖 廪廪乎企向圣贤之域,岂仅人文彬蔚,鸣 盛东南已哉!
同治九年二月曾国藩记,曾国荃书, 陈鑑镌。
展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