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品目录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记碑
纵173厘米 横78厘米
明万历十八年(公元1590年)

原碑已毁。碑文记录了真节法师振兴栖霞寺、建造圆通精舍、重建精舍中火灾后的观音殿等事迹。
明中期,栖霞寺衰落,经法会、兴善经营后有所好转。嘉靖三十三年(1554)前后,华严名僧真节应请至栖霞寺,讲经授徒,弘传华严宗学,兼弘天台、唯识、净土等宗,培养了大批弟子,还修建殿堂、开辟田地、结交名流官绅,四十年间,使栖霞寺成为华严等宗重镇,推动了栖霞寺的复兴。
王世贞撰文,字元美,南直隶太仓人。嘉靖进士,历官刑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、陕西按察使、太仆卿、南京兵部右侍郎、南京刑部尚书等。王为明朝文学家、史学家,“后七子”之首,“才最高,地望最显,声华意气,笼盖海内”。
释文:
西方之圣有圆通大士者,其名曰观世音,又曰观自在,其眷属则父事阿弥陀而弟蓄得大势,其烁迦罗首、母陀罗臂、清静宝目则皆八万四千,其化身则百千万亿,其应度则无央无边。
恒河沙界而独于最下五浊恶世,所谓阎浮提者为至切,或曰缘也,或曰不然。最下五浊恶世,固大士之所最悲闵而迫欲援拯之者也。西方之教自我薄伽梵为人天说之,今自学语儿以至笃老残癃无不知诵阿弥,而大士之像并尊则为寺,单供则为庵,于名山大川处处靡所不有。
而金陵为六朝建都,地自冠达,帝之所隆崇。而我高皇之所创廓,崇塔精蓝,甲于宇内。而摄山之栖霞独称冠盖,割地于明僧绍,立碑于江总持,所称金池无底、玉树生风者,宛然故也。
法堂之西北岭大有隙地而无能承其胜者。襄阳比丘真节自京师卓锡兹山,以福德为一众所皈依,凡聚徒三千馀指,讲经三十馀度,皆力任其供。檀施郁积,不以资三衣一钵,慨然发希有想曰:我圆通大士其无意此地乎哉?
会故殷少宗伯迈自琅琊致吴道子所图真仪,而今陆太宰光祖铸赤金像,俱以命节师乃悉出所贮檀施庀材为精舍以供之,有殿、有堂、有阁、有门、有庑、有斋厨筦库之属。又尝开讲,至《法华》《多宝佛塔品》,则宝塔光相俨然见空中,于是复凭一众力建多宝塔。而慈圣皇太后诏中贵人张本等周行名山,至此,得未尝有,出尚方金缕袈裟,以壮其事,塔不虞资矣。其塔与精舍成,皆乞左司马汪公道昆为之记铭,而复搆三楹于后,以拟汪公之结夏,汪公者故尝建襄阳节者也。
亡何大士所寓之殿,不戒于火,而像与真仪俱独无恙,节公乃叹曰:“兹非大士之灵祐也耶!”方谋复之,而巨商某某俱感异梦,载其材甓与资来,与节公之所规画合。不弥岁而殿成,缁素之徒来过者唯举手加额,讶其宏丽逾于昔。而已,而不能究所自,节公乃乞言于居士,欲以志其灵感以镇山门。居士则谓,如如之体,如紫金山,毫发不动,常寂而应,常应而寂,此不惟大士为然,导摄两圣俱如之。灵耶不灵耶,为不灵而无不灵耶,吾不得而测也,节公亦不能测也。
若圆通之旨左司马已详之,居士可无赘已。
万历庚寅正月谷旦
明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弇州居士王世贞和南撰
嘉议大夫南京礼部右侍郎前国子祭酒翰林侍读赵用贤书
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翰林学士琼台王弘诲篆
晋阶荣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前两京大理寺卿钱邦彦立石
展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