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品目录栖霞说明

栖霞,古称摄山。明人焦竑曰“兼备山水之胜者,莫如栖霞。”栖霞风景秀丽,长林曲涧,春来叠翠,霜则染丹,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。“天开岩”“白乳泉”“白鹿泉”等,也多入诗流传,古存名刻今仍有可见,更多则以碑拓留存今世。
南朝时,名士明僧绍于山中修建“栖霞精舍”,开启了栖霞与佛教的不解之缘。始凿于南朝齐永明年间的千佛岩佛窟,隋代初建南唐复建的舍利塔,唐高宗李治御制的“明征君碑”,石窟里、塔身上仕宦信士虔诚铭刻的造像题记,修建雕镌工匠或留下时代或留下名姓的只言片语,“中大通二年起”“匠人徐知谦”…… 如此种种,从帝王到百姓,无不在共叙这部延续千余年的栖霞历史。
栖霞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名士,唐宋以来文人墨客游历栖霞山,或赏景,或拜佛,或访古……将诗文题名镌刻在山岩上、佛龛上、石碑上。唐代沈传师,南唐徐铉、徐锴兄弟,宋代祖无择、张稚圭、游九言,明代乔宇、王世贞,民国时期南京大学教授黄侃等人的篆书留题,皆为兼备观赏、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。
此展南京大学所藏栖霞相关拓片五十余件,涉及石刻年代从南朝至民国一千多年,时人或可于碑拓间一窥栖霞历史与文化风貌。
展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