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品目录

第一单元 江南文枢



《金陵四十八景》冶城西峙

        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,素有“天下文枢”“东南第一学”之美誉,由于长期处于全国或地区性政治中心的地位,历来官学传统兴盛。南朝时期,建康作为都城,晋、宋、梁、陈先后在此设太学、国学、国子学。入宋以后,南京出现了最早的府学,建康府学是当时江南的重要教育场所之一。元代时,南京府学继续得到发展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朱元璋下令新建“国子学”校舍于南京鸡笼山之阳,次年,改称“国子监”,它与北京国子监并称明代的最高学府。洪武十六年(1383),原夫子庙的国子学旧址重新恢复为“应天府学”,并将江宁、上元两县县学并入。明亡清兴,清顺治九年(1652),改鸡笼山下的明国子监为江宁府学,改夫子庙一带的明应天府学为上元、江宁两县县学,其余各县官学也迭有兴废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展出的16通南京明清贡院及府州县学碑刻拓片,主要内容为“江南贡院”及其前身应天府贡院的历次营缮事宜。此外“重建建康府教授西厅记碑”记载南宋嘉定十六年(1223)建康府学的兴办情形,“南京国子监碑”则记录了国子监职官姓名,两碑今皆不存,资料弥足珍贵;“句容县学大乐礼器碑”则记载元朝集庆路下属句容县学的办学实况,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元代县学碑刻。


展品目录